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分类 成语分类

木匠带枷歇后语_木匠带枷歇后语的下一句

tamoadmin 2024-10-20 人已围观

简介1.形容自作自受的歇后语收集2.木字的歇后语3.爷爷和孙子去看戏,孙子想到一条关于京剧的谚语,请问是什么?4.有关木匠的歇后语5.哪些歇后语适合送给楚王?6.官场歇后语7.歇后语 自作自受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1.形容自作自受的歇后语收集

2.木字的歇后语

3.爷爷和孙子去看戏,孙子想到一条关于京剧的谚语,请问是什么?

4.有关木匠的歇后语

5.哪些歇后语适合送给楚王?

6.官场歇后语

7.歇后语 自作自受

木匠带枷歇后语_木匠带枷歇后语的下一句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形容自作自受的歇后语收集

结交要像长流水,莫学杨柳一时青。?

人对缘法,狗对毛色。?

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情不长。?

好婿不在金钱,好妻不在容颜。?

豆角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左挑右拣,拣了个漏油灯盏。?

患难夫妻恩爱多。?

夫勤无赖地,妻勤无脏衣。?

人对眼不说丑俊,瓜好吃不说老嫩。?

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嘴不记仇。?

丑媳妇是家中宝。?

种不好庄稼一季子,娶不着好妻一辈子。?

好花落花不落根,人亲恼面不恼心。?

夫妻不和邻里讥。?

热不过火炉子,亲不过两口子。?

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一代好媳妇,三代好子孙。?

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

男人是搂柴(财)的耙耙,女人是捆柴(财)的绳绳。

洞房门上贴对子,欢欢喜喜一辈子。?

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贪凉不盖,不病才怪。?

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人闲生病,石闲生苔。?

欲多伤身,财多累心。?

遇事不恼,百年不老。?

不吸烟,不酗酒,病魔只能绕着走。?

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

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遇事不怒,基本吃素,饭后百步,劳逸适度。?

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劳。?

言多伤气,食多伤脾,忧多伤神,气大伤身。

茄子强筋骨,白菜养皮肤。?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裳。?

静而不动,眼花耳聋,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活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瘦人怕胃痛,胖人怕风瘫。?

有钱难买老来瘦。?

不觅仙方觅睡方。?

夏不睡石,冬不睡板。?

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一分。?

瞒债必穷,瞒病必。?

若要小儿安,不怕饥和寒。?

要想身体好,早好午饱晚饭少。?

早睡早起身体好,日日锻炼百病消。?

吃面带点麸,不用请大夫。?

一顿吃伤,百顿不香。?

鼻子不通,熬姜吃葱。?

吃饭吃七分,不用请先生。

歇后语与谚语集锦二:

农谚?

一年打两春,黄草谷草贵如金。?

一九二九门缝叫狗,三九四九冻破石臼,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河不开,

八九雁来准定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

春风吹破琉璃瓦。?

冬雪是宝,春雪是草。?

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定是好收成。?

芒种糜子急种谷,入伏不种黍和豆。?

冬无雪,麦不结。?

冬至后十天,阳历过新年。?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冬暖时时冻,春寒日日消。?

树不修,果不收。?

立秋摘花椒,秋分打红枣。?

夏至不垄葱,垄葱一场空。?

天旱锄田,雨涝浇园。?

种姜养羊,本短利长。?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月季不剪枝,来年花朵稀。?

水栽朵花香,沙栽仙人掌。?

师傅传帮带,徒弟成长快。?

宁绕百步远,不冒一步险。?

侥幸一次,麻痹十回;麻痹一遭,悔恨终生。

万千产品堆如山,一星火源毁于旦。?

镜子不擦拭不明,事故不分析不清。?

抓一万,防万一。?

衣裤不紧扣,机器咬着人。?

淬火料硬莫乱打,碎片飞起眼崩瞎。?

警惕行车万里,麻痹事故半米。?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

泥工不差寸,木工不差分。?

千般易学,一窍难通。?

打铁观火候,上漆先去锈。?

大匠手里无弃材。?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五金同铸,百炼成钢。?

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

买卖不懂行,瞎子撞南墙。?

一文价钱一文货。?

挣起赔不起,货卖一张皮。?

买卖人眉毛也是空的。?

鼻子比脸大的买卖不能干。?

货好不如行情好。?

和气客自来,善言客盈门。?

卖饭的不怕大肚汉。?

童叟无欺,买客拥挤。?

百挑不厌,顾客喜欢。?

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样看。?

酒香不怕巷子深。?

关门卖疥药,痒者自己来。?

货有好赖,价有高低。?

开店容易守店难。?

一分行情一分货。?

买不尽便宜上不尽当。?

生意好做,伙计难靠。?

买卖去三家,不问是行家。?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逢贵莫赶,逢贱莫揽;好市莫追,烂市莫弃。

节令商品要抓早,不要临时抱佛脚。?

老店里断不了陈货。?

一行通百市。?

蚀本的生意没有人做。?

秤星连人心,经商贵公平。?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薄利多销生意好。?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人多我少,人无我有,人需我多,人有我优。

未曾入手,先看出手。?

大生意怕跌,小生意怕歇。?

要想多卖钱,就得货齐全。?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坐商变行商,财源达三江。?

火炉不旺难出钢,不懂行情难经商。?

冬置丝,夏备裘。?

先卖出,后买入。?

购销调存货,有货就好办。?

囤得千日货,自有赚钱时。?

转货如流,货快财聚。?

酒饭任人吃,生意自己做。?

人要衣裳,物要包装。?

人叫人千言不语,货叫人点头自来。?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不怕卖不掉,就怕话不到。?

货捆三道紧,账算三遍清。?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泥人经不住雨打,劣货经不起检查。?

黄金有价艺无价。?

会写的坐着,会唱的站着。?

艺难一门精,艺多不养人。?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作文不易,做人更难。?

文似看山喜不平,戏如观海喜浪生。?

多看思路广,多写笔头顺。?

演戏没功,越演越松。?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演好一出戏,能置二亩地。?

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

台上一招鲜,台下练三年。?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憨子。?

生不恋旦,班子会散;旦不恋生,班子要崩。

人有人情,戏有戏味。?

好听的曲儿拐弯多。?

好把式为了抓心,狂把式为听叫好。?

一身戏在脸上,一脸戏在眼上。?

演好猴子戏,熟读西游记。?

七八人千军万马,三五步涉水登山。?

说书的嘴快,演戏的腿快。?

画鬼容易画人难。?

好菜多凭炒,好画全凭裱。?

草字不归格,神仙认不得。?

茶不入砚。?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歇后语与谚语集锦四:

风土谚?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

出外随外,入乡随俗。?

人不在大小,要有本事;山不在高低,要有景致。?

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

府西山,金银山,山里到处有煤炭。?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顶过。?

高楼沿着山坡盖,白酒卖得比糖快。?

山西老醯太原家,煤当饭来醋当家。?

乡里鼓,乡里敲,乡里狮子乡里跳。?

有醋可吃糠,无醋肉不香。?

送行饺子迎客面。?

清徐葡萄甜如蜜,刀切瓶儿(葡萄名)不流汁。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豆面饿折了腰。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二月清明花腾腾,三月清明不见红。?

吃了五月粽,才把夹袄送。?

九月重阳,移火入房。?

荤年素腊八。?

靠住土崖打窑洞,冬暖夏凉神仙住。?

茶七饭八酒十分(指盛的程度,为社交食俗)。

头锅饺子二锅面,好火干饭慢火粥。?

诸肉不如猪肉,百菜不如白菜。?

茭子高,黑豆扁,十里风俗不一般。?

六月十八,爬郝庄塔;爬爬郝庄塔,灾病全吓煞。

晋祠有三绝,周柏、宋塑、难老泉。?

晋祠三块牌,难老、对越、水镜台。?

系舟山,美名传,大禹治水拴过船。?

石岭关,赤塘关,柏子山头肩上担。?

四郎探母会娘亲,天门关内向阳台。?

黄寨镇,风水池,出了一个金马驹(指马文蔚)。

太原府有三宝,头脑、醪糟、豆腐脑。?

清徐三件宝,青菜、粉条、浆葡萄。?

山西不缺烧,住在煤旮旯。?

十里钢城,百里煤海。?

金圪蛋,银圪蛋,不如扬兴(阳曲境内)土圪蛋(土豆)。?

晋祠大米数三营,三营又数小站营。?

提起寨沟山,再不敢上娄烦;说起吃莜面,还是要上娄烦。

二十三吃上糖瓜瓜,糊住灶君爷嘴巴巴。?

二十三,走马串皮疳(正月二十三,民间忌针线活,俗信会生恶疮)。

二十四,扎晋刺(正月二十四忌针线,恐遭蛇蝎咬)。

正月忌讳多,好活了懒老婆。?

二月三,搓麻捻线强盗攀。?

一路和尚一路法,哪个和尚没两下。?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和尚一本经。?

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的出家人。?

和尚打儿心不疼。?

人走时运马走膘,倒霉鬼走的背旮旯。

歇后语

灶王爷的供献——就一份儿。?

三张纸糊了个驴头——好大的面子。?

茅房里扔半头砖——溅(贱)出屎来了。

猪八戒没理——倒打一耙。?

孙猴子家妈——石(实)人。?

歪嘴和尚念经——不好看好听。?

切草刀割莜麦——揽得宽。?

饿老鸱叼住猪尿泡——空欢喜。?

十亩地里一根谷——独苗。?

临到屙屎剜茅子(房)——早做啥来。?

姑姑庵里借梳子——开玩笑。?

姑姑庵里借梳子——找错门啦。?

叫花子早起——穷忙。?

吃豆子喝凉水——屁事多。?

小猫儿喝烧酒——够呛。?

猫儿的眼珠子——时时变。?

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瓶(平)。?

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高粱地里的谷子——差半截。?

穿上青衫骑毛驴——一个货色。?

碌碡砸碾盘——石(实)打石(实)。?

大冬天的葱——心里活泛。?

钟鼓楼上的家雀——惊吓出来的。?

牛皮糊灯笼——心里亮。?

老和尚搬家——吹灯熄火。?

刀尖尖上戏耍——活不下了。?

屎爬牛儿搬家——。?

大堂门口的半头砖——踢打出来的。?

哈巴狗儿戴串铃——混充大牲口。?

蚂蚁顶的谷壳子——好大的的老(脑袋)。?

讨吃的打官司——没吃的尽说的。?

抱上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抱得香炉打涕喷——一鼻子灰。?

骆驼跑在羊群里——显露自家。?

马尾提豆腐——拽不起来。?

吊鬼照镜子——不要脸。?

脱了裤子上吊——不害羞。?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

跟上汽车拾粪——白跑。?

拽上气球上天——想得轻巧。?

马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

茅梁板上睡觉——离屎()不远。?

属枣骨(核)儿的——两头尖。?

拍马屁拍到大腿上——闹错了地方。?

一个人拜把子——你到底算老几。?

一口吃了个草帽帽——肚里都是圈圈。?

一二三五六——没四(事)。?

请客没烧酒——喝(合)不成。?

二十四条狗耙地——乱了套咧。?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棍。?

三人长的两根胡子——稀少。?

小锄掉进饭锅里——锄饭(初犯)。?

大伯子哭弟媳妇——没法张口。?

公鸡戴串铃——混充大牲口。?

手榴弹擦屁股——危险。?

木匠的斧子——一面砍。?

牙痛吃眼药——去疑心。?

天阴打婆姨——抽空子。?

开水烫了脚面——不烧心。?

不三的兄弟——不四(是)。?

石头圪蛋腌咸菜——一盐(言)难进。?

打上灯笼拾粪——找屎()。?

半崖上打窑——没院(怨)。?

正月十五踩高跷——一半不是人。?

老鼠舔猫——找屎()。?

老鼠溜舔猫——不要命咧。?

老鼠舔猫——舍命溜勾子。?

老鼠啃铙钹——吃镲(差)。?

吃上柳条屙笊篱——肚里编的。?

买马买回牛来——不是好跑家,倒是好吃手。?

耳朵上挂镰刀——太玄咧。?

虱子放屁——小气。?

圪蚤打嚏喷——小气。?

一根头发分八瓣——细过头了。?

豆腐烩豆芽——一姓不一家。?

豆腐跌到灰渣坡——吹吹不得,打打不得。?

吊鬼擦粉——爱面子。?

驴粪蛋蛋擦屁股——屎对上粪咧。?

针尖对麦芒——尖顶尖。?

没眼的狼叫唤——瞎嚎。?

纳鞋底不用锥子——针(真)好。?

狗掀门帘——尽耍嘴。?

狗逮猪尿脬——空喜欢。?

狗逮老鼠——闲管事。?

圪猁儿爬到土坷垃上——混充巡山虎咧。?

举上枕头打婆姨——虚张声势。?

卖豆芽的不用秤——乱抓。?

枣骨儿盖牌楼——尖(奸)对尖(奸)。?

送饭罐子打了耳子——没法提。?

官道上的石头——踢打出来的。?

店里的壁虱——吃客。?

砂锅子捣蒜——一锤子的买卖。?

蚂蚍蜉戴上红谷壳——红(昏)头红(昏)脑。

胡子上生疮——毛病。?

胡须上贴膏药——毛病不少。?

童男童女排排坐——有人样,没人味。?

烟筒上招手——往黑道上引。?

峰岭底的夜壶——咀(嘴)好。?

脚后跟上拴绳子——拉倒。?

胸脯上挂笊篱——捞(劳)心捞(劳)肺。

锅沿子上的小米——熬出来的。?

墙里头的顶柱——暗出力。?

鞋帮子做了帽檐子——高升了。?

蚂蚱蚱腿上害连疮——脓水不大。?

哈巴狗儿撩逗赶车的——想吃鞭子(偏食)。

哈巴狗儿戴串铃——混充狮子咧。?

豆腐脑儿泡元宵——日浓(能)。?

汾河里头下面——汤(堂)宽。?

蚂蚍蜉顶上谷壳子——混充大头仙。?

蚂蚍蜉儿嗑瓜子——嘴不大心大。?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老鼠掉进面罐里——耍了白瞪眼(赖账)。?

疥蛤蟆上了花椒树——蹄腿没搁处。?

老牛尿官道——不利落。?

小鬼跳到鏊子上——烧得站不住。?

棺材里伸出脑袋来——不要脸。?

像侍儿(童男女)跌得河嘞——架子不倒。?

旗杆上粘鸡毛——掸(胆)子不小。?

坐上飞机放铁炮——响(想)得高。?

十字街口的烂半头——踢打出来的。?

初二养下十四——没见过个初一、十五。?

蛤蟆跳井——不咚(懂)。?

冰凌上种糜子——滑籽籽(子)。?

稻黍叶子烧纸——哄鬼。?

擀面杖吹火——窍不通。?

猪八戒戴鬼脸——里外不像人。?

唱戏的吹胡子——假生气。?

水仙不开花——装蒜。?

数九天吃凉粉——不看天气。?

石头捣磨扇——石(实)打石(实)。?

黑老鸹了三年——就剩下一张嘴咧。?

茅坑的砖半头——又臭又硬。?

茅子满了屙屎——溅(贱)。?

老虎下山——留张皮。?

兔子下坡——连滚带翻。?

背锅子上坡——两头紧。?

狼吃了山神爷——告鬼也不信。?

水瓮里的鳖儿——没跑处。?

城墙上挂门帘——没门。?

腊月里借箅盘——紧货。?

刮风地里吃炒面——难开口。?

生牛皮送进硝瓮里——软下来咧。?

树鸽子亲嘴嘴——一对对灰。?

一丈布丢了九尺——就剩下一尺(吃)咧。?

裁缝丢了剪子——光剩下尺(吃)了。?

蒸馍馍盖笸篮——四处跑气。?

聋子的耳朵——搭配。?

聋子的耳朵——样子货。?

老鼠沿瓮沿——总要跌脱。?

哈吧狗咬卖肉的——找的挨刀。?

老虎头上拍苍蝇——找乱子。?

鸡蛋碰石头——不是对手。?

高打蚊子——小题大做。?

望乡台上跳拐拐——鬼作乐。?

耕地里甩鞭子——催(吹)牛。?

炸弹扔在茶壶里——瞎炸壶(诈唬)。?

高粱秆子挑水——担当不起。?

西瓜跌进油瓮里——又圆又滑。?

灰渣地上打根基——底子软。?

电线杆当筷子——好大的材料。?

鸡毛上秤——不压重(众)。?

刀尖子上翻跟头——玩命。?

墙头上跑马——没出路。?

顶甍心上的眼睛——目中无人。?

穷光棍梦中娶媳妇——尽想好事。?

热锅上的蚂蚁——乱窜。?

头上生疮,脚下流脓——坏透啦。?

门缝里看人——小瞧。?

周瑜打黄盖——两情愿。?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孔老夫子搬家——尽书(输)。?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寻苦。?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猫哭老鼠——假伤心。?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干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戏台上的皇帝——假天子。?

独木桥上跑马——玄呀。?

秋后的蚂蚱蚱——蹦?不了几天。?

赶大车的不带鞭子——尽拍马屁。?

大街得讯小巷传——道听途说。?

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讨吃的搬家——一无所有。?

剃头捉虱子——一举两得。?

阎王爷放屁——仙(邪)气。?

土地爷放屁——神气。?

黄鼠狼生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张飞吃豆芽——小菜。?

李逵卖豆腐——人硬货软。?

胡萝卜敲锣——不是锤(吹)。?

蝎子蜇蛇——一个比一个毒。?

蚊子叮菩萨——找错人了。?

狐狸打官司——一派狐(胡)言。?

叫花子照相——一付穷相。?

双簧表演——露面的不做主,做主的不露面。

黄鼠狼戴铃铛——有心没胆。?

嗑瓜子嗑出臭虫来——啥仁(人)都有。?

穿上孝服拜天地——悲喜交加。?

披着孝袍拜天地——喜从悲来。?

着西装穿草鞋——土洋结合。?

牛头马面——烟鬼。?

判官演魔术——鬼把戏。?

老鼠尾巴生疖子——没多少脓(能)水。?

抱上西瓜拣芝麻——大小不误。?

狼吃童男童女——没人味。?

大腿上贴门神——人去神也去。?

张飞卖肉——老本行。?

秃子当和尚——天生的料。?

草上的露水瓦上的霜——不长久。?

荞麦皮打浆糊——不粘。?

榆树叶炒旱烟——掺假。?

兔子过了圪梁——只有下坡路。?

临上轿现扎耳朵眼——赶不及。?

草帽儿盖锅——尽走气。?

家雀儿吃了鹞子——告谁也不信。?

二圪撩吊孝——了的知道。?

骑驴扛麻袋——压的都在驴身上。?

歪嘴子吹喇叭——好听又好看。?

老母鸡孵鸭子——枉费心机。?

浇地抓瞎老——灌(惯)出来的。?

疥蛤蟆跳到门墩上——混充石狮子。?

孔夫子跌在汾河里——湿(识)字不少。?

眉脑骨上挂钥匙——开眼哩。?

猪八戒推碾子——遭遭不像人。?

赤子(光屁股)撵麻虎(狼)——胆大不害羞。

鸡爪子熬白菜——谁也不挨谁。?

刀尖尖上打能能——轻快的活不下。?

顶门棍当拐杖——大材小用。?

屎爬牛变臭*!子——越变越恶心。?

半斤面四两碱——拿煞了。?

山里红包粽子——不是好枣(种)。?

挽上青草喂瞎驴——白下工夫。?

磨道里弹弦子——对驴抚琴。?

口袋里倒西瓜——抖了个痛快。?

半夜里借尿盆——不是时候。?

飞机上练嗓子——调子太高。?

蛤蟆窝里插了一棍子——乱吼乱叫。?

木匠到了山里——尽是材料。?

木匠吊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数九天吃冰凌——心凉透了。?

铁匠的闺女——识火色。?

土地奶奶嫁玉皇——一步登天。?

眼睛里揉沙子——难容。?

杨七郎搬兵——一去不回。?

一斗换十升——不赔不赚。?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猪八戒娶老婆——一个高兴一个愁。?

钟馗打饱嗝——一肚子鬼气。?

秦琼卖马——暂时困难。?

清洁工拉货——一堆废物。?

嗓子眼里埋——一谈就崩。?

杀猪捅屁股——一个屠夫一个法。?

戏台上的官儿——都是假的。?

白骨精陪猪八戒——一个想吃肉,一个想沾光。?

三九的火炉三伏的扇——人见人爱。?

武大郎卖柿子——人熊货软。?

武大郎卖刺猬——人熊货扎手。?

抱着孩子进当铺——人家不当人你当人。

木字的歇后语

自作自受,意思是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出处有《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五灯会元》。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形容自作自受的歇后语收集,欢迎阅读。

打枷 ———— 自作自受

放爆竹崩瞎眼 ———— 自作自受

放炮仗崩瞎眼 ———— 自作自受

姑姑被茧困 ———— 自作自受

鬼做老巫婆 ———— 自作自受

咳嗽下坛里 ———— 自作自受不敢说

老猪婆拆屎在食糟里 ———— 自作自受

老猪婆撒屎在食槽里 ———— 自作自受

强盗上法唱—自作自受 ————

山蚕作茧 ———— 自作自受

商鞅制法 ———— 自作自受

手掌心放铁水 ———— 自作自受

孙猴子戴金箍 ———— 自作自受

铁匠戴手铐 ———— 自作自受

铁匠戴锁链 ———— 自作自受

玩水淹自己 ———— 自作自受

**熬夜赶嫁妆 ————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自作自受;自找罪受自讨苦吃

打(制)枷 ———— 自作自受

放炮仗(爆竹)崩瞎眼 ———— 自作自受

癞蛤蟆吞鱼钩 ———— 自作自受

老母猪尿窝 ———— 自作自受

老张的拳头捣老张的腿 ———— 自作自受

卖鞭炮的`炸了手 ———— 自作自受

蒙在被子里放屁 ———— 自作自受

木匠挨板子 ———— 自作自受

木匠戴枷板 ———— 自作自受;自作孽

秦始皇修坟墓 ———— 自作自受;找;自己找

手掌心放烙铁 ———— 自作自受

玩火烧自身 ———— 自作自受

铁匠被锁 ———— 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铁匠在宝剑下 ———— 自作自受

严嵩挨打 ———— 自作自受

迎风吐唾沫 ———— 自作自受

捉只虱来放头里 ———— 自作自受

捉只虱子放头上 ———— 自作自受

捉住跳蚤放头里 ———— 自作自受

自己捡石头进自己的篮子 ———— 自作自受

自己装套来捆脚 ———— 自作自受

坐轿子翻跟头 ———— 自作自受;不识抬举

搬了石头砸自己脚 ————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打脚 ———— 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 ————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压自己脚 ———— 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爆竹店里夫人 ———— 热闹;自作自受

抽烟烧枕头 ———— 怨不着别人;自作自受

大兴县的横批 ———— 自作自受

对着镜子作揖 ———— 自己恭维自己;自我恭维;自作自受;恭敬自己;自己恭喜自己

爷爷和孙子去看戏,孙子想到一条关于京剧的谚语,请问是什么?

导语:木,木材,树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木字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木船上失火 ? 底子还好;底好;底子好

2、 木头鸡 ? 呆头呆脑

3、 木桶抽掉铁箍 ? 散摊子了

4、 和尚排队买木梳 ? 凑热闹;轧闹猛

5、 撑歪墙的木柱子 ? 顶

6、 八十岁的老啄木官儿 ? 落得一张铁嘴

7、 芭蕉木杆 ? 有枝;有知

8、 木头人生疮 ? 不痛不痒

9、 木偶人坐轿子;丑丫头坐轿;坐轿跌跤;坐花轿哭丧 ? 不识抬举

10、大姑娘作媒;土地爷下水;土地老儿被蛇咬;木头人救火 ? 自身难保

11、啄木鸟吃害虫 ? 与人为善

12、白瓦壶好看;号筒里塞木头;属瓶子的;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

13、大雪天过独木桥 ? 心惊胆战

14、木偶进棺材;鲫鱼下油锅 ? 不瞑目

15、木炭打烧饼 ? 灰复燃

16、宝囊中取物;铁爪抓木鸡 ? 手到擒来

17、木耳烧豆腐;苍蝇落在饭碗里;黑炭掉进面粉里 ? 黑白分明

18、木匠戴枷 ? 自作自受

19、木匠戴木枷 ? 自作自受

20、庵堂里的木鱼 ? 任人敲打

21、沤烂的木头 ? 难成才(材)

22、矮子穿木屐 ? 自高自大

23、矮子穿木套 ? 自称自高

24、小孩子玩积木 ? 一级压一级

25、八月十八放木排 ? 赶潮头

26、马蹄刀木杓里切菜 ? 水泄不露;水泄不漏

27、拿木偶打狗 ? 拿你不当人

28、杉木桅子盖猪圈 ? 大才小用

29、钢材当木材 ? 大材小用

30、檀香木盖茅坑 ? 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31、枣木棒棰 ? 一对

32、木匠师傅出场 ? 胜似搬场

33、老牛拖木犁 ? 慢腾腾

34、泡在水里的木头 ? 越来越不中用了

35、楝木扁担 ? 宁折不弯

36、木匠的床 ? 有尺寸的'

37、嫩江放木排 ? 顺流而下

38、粱上挂木鱼 ? 吃打无休歇

39、大肚皮过独木桥 ? 挺儿走险

40、桑木扁坦 ? 宁折不弯

41、凿木匠打铁 ? 不识货色

42、木匠 ? 不务正业;不干正经事

43、檀木雕菩萨 ? 灵是不灵;就是稳;灵是不灵,就是稳

44、叨木鹳子串房檐 ? 找什么家雀粪吃

45、啄木鸟打摆子 ? 浑身发抖嘴巴硬

46、铁硬木头软 ? 各有各的性

47、木鱼改做梆子 ? 挨打的家伙

48、木匠使锯子 ? 不凿;不错;不锉

49、木匠手里借斧头 ? 砸人饭碗

50、牵线木偶 ? 幕后有人

51、火烧蕉木 ? 心不

52、洞庭湖里敲木鱼 ? 大发善心

53、木头戳心窝 ? 不流血也痛

54、木偶台上伸胳膊 ? 露一手

55、湿木头 ? 点不着火;点不起火

56、狗咬木偶 ? 没一点人味

57、蕃薯脑壳檀木心 ? 不灵通

58、念经断脱木鱼杵 ? 歇搁

59、老鼠子捞木锨 ? 大头在后头

60、黄杨木刻宝盒 ? 是正经木头

61、下雪天拿木锨 ? 料路

62、啄木鸟披蓑衣 ? 嘴尖毛长

63、锅底的木头 ? 烧焦了

64、木偶打狗 ? 拿你不当人

65、小孩摆积木 ? 不成重来

66、木排上带信 ? 靠不住;勿及时

67、木头人做戏 ? 不过是人家的替身

68、独木桥上唱小戏 ? 心宽路窄

69、杉木灵位 ? 做不了主

70、枕木上的钢轨 ? 明摆着的事

71、木橛儿钉在墙上 ? 大小算个橛儿;大小算个角儿

72、石子街上穿木套 ? 蹩脚

73、王木匠的锯子 ? 不错

74、枇杷木做扁担 ? 担不能担,抬不能抬

75、青桐木作杠子 ? 硬邦邦

76、木斗上长疖子 ? 无关紧要

77、木偶不会自己跳 ? 幕后必有牵线人

78、棒杵轧勒木排里 ? 轧大淘

79、寺庙里的木鱼 ? 任人敲打

80、杉木令牌 ? 不作数的

有关木匠的歇后语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谚语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累了 一个一个打出来的

哪些歇后语适合送给楚王?

木匠锯板——有来无回。

木匠刨子——好管不平。

木匠刨子——抱(刨)打不平。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木匠的斧头——方头扁嘴铁心肠。

木匠的锯——尖点子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木匠的斧子——一面砍。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木匠到了山里——尽是材料。

木匠吊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木匠师傅打墨线——睁一眼,闭一眼。

木匠拉大锯——有来无回(比喻彼此间互有来往)。

木匠刨木材——有尺寸(比喻做事有分寸)。

木匠推刨子——直来直去(比喻为人直爽,说话不拐弯抹角)。

木匠钉钉子——硬往里挤。

木匠铺里拉大锯——你来我去。

木匠丢了折尺——没有分寸。

木匠打老婆——有尺寸。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木匠的锉子——锉到底。

官场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

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耗子扛枪——窝里横

蚂蚁碰上鸡——活该

放屁砸着脚后跟——倒霉透了

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

岸上按捞月——白费劲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拔草引蛇——自讨苦吃

把肥料浇到莠草上——劳而无功

白猫钻灶坑——自己给自己抹黑

百斤面蒸寿桃——废物点心

搬石头打天——自不量力

半空中打把势——栽个大跟头

半路上丢算盘——失算了

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歇后语 自作自受

有关官场歇后语集锦

 官场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容乐观的`是中国形容官场的歇后语充斥的是贪与黑,语言文化反映着社会现实,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官场在歇后语中的形容吧~

海水里长大的官——管得宽

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

 戏台上的官——难长久;长不子

 闷官——没救

 当官者抽烟——心系“中华”和国宝“熊猫”

 当官者喝酒——酒量多大,官有多大

 当官者犯错误——替罪糕羊或倒霉

 当官者的本领——拍马屁和送礼

 当官者不泡妞——得了气管炎(妻管严)

 当官者口头禅——提前(钱)来就好办了

 当官者不懂变通——路一条

 当官者不打麻将——不懂行情

 当官者标准公务车——世界名牌

 当官者出外参观考察——公费旅游

 当官者提拔任用准则——非亲则故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贪官掌权:玉皇大帝打眼罩——一手遮天。

 贪官办事: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发)。

 贪管讲话:上嘴唇挨天,下嘴唇挨地——不要脸。

 贪官工作:牛尾巴打苍蝇——全靠绕

 贪官政绩:驴屎蛋子——外面光

 贪官访民:黄鼠狼子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贪官行善:夜壶掉了把儿——只落个嘴儿

 贪官断案:老公鸡拴在门槛上——两边啄食儿

 贪官见利:蒙着被子放屁——独吞(毒)

 贪官住医院:狗头上长辣椒——装羊(恙)

 贪官反腐创廉:猪鼻子插大葱——装得象

 贪官配偶:老鼠掉到面缸里——巴不得

 贪官集会:一窝鸡蛋孵不出一个鸡崽儿——都是坏蛋

 贪官不兑现承诺:老母猪攻寨门——仗脸厚

 贪官对于老百姓的疾苦: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贪官指导工作:茶瓶里装线穗儿——水平有限(线 )

 贪官玩弄权术:飞机上挂水壶——高水平(瓶)

 贪官教子:螃蟹走路——横行霸道(八)

 贪官敛财: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贪官卖官: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贪官买官:本的妈掂刀——舍得下本(吓)

 贪官吊忠良:老鼠哭猫——假慈悲

 贪官越权:狗逮耗子——多管闲事

 贪官施小惠:刘备摔阿斗——拢络人心

 贪官到了退休年龄: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贪官面对揭发举报:猪八戒耍兵器——倒打一耙

 贪官拜佛;阎王爷用兵——心中有鬼

 贪官落马:坐在石头上放屁——想不开(响)

 贪官受审: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贪官坐牢:木匠戴枷——自做自受

 贪官吃枪子儿: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

1,木匠戴枷——自做自受;

2,被窝里放屁——自做自受;

3,鼻涕进嘴——自做自受;

4,搬石头砸脚——自作自受;

5,铁匠砍头——自做自受;

小学时,老师讲过。还有一些,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