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口诀 成语口诀

打油诗作者排名_三首最出名的打油诗是什么诗

tamoadmin 2024-10-02 人已围观

简介1.古代打油诗2.搞笑自我介绍的顺口溜3.什么样的诗叫打油诗?经典打油诗合集4.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诗?5.谁知道几首打油诗6.打油诗最有名的一首一、《雪诗》张打油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释义:无论是江是山是平原,到处都是苍茫一片雪白,只有井口是黑色的。黄狗要变成了白狗,白狗变的更胖。二、打油诗释义: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即俳谐体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

1.古代打油诗

2.搞笑自我介绍的顺口溜

3.什么样的诗叫打油诗?经典打油诗合集

4.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诗?

5.谁知道几首打油诗

6.打油诗最有名的一首

打油诗作者排名_三首最出名的打油诗是什么诗

一、

《雪诗》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释义:

无论是江是山是平原,

到处都是苍茫一片雪白,只有井口是黑色的。

黄狗要变成了白狗,

白狗变的更胖。

二、打油诗释义: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即俳谐体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三、打油诗由来: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  

四、打油诗文学价值: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而显得同样伟大。

古代打油诗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打油诗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经典打油诗10首

 一、过去岁月不可追,未来日子你别催。莫愁身外七八事,且尽眼前两三杯。

 这首诗不仅诙谐有趣,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更是传达了一种“心若冰清,天塌不惊”的生活态度,告诉世人做人要淡定,要把握现在,及时行乐。

 二、仿佛昨天才恋爱,转眼青春就不在。当年那个万人迷,如今已成老太太。

 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以及青春易逝,容颜易老的惋惜之情。看到这里,我顿时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好青春不常在,抓紧时间谈恋爱。

 三、没事喝杯酒,有闲下盘棋。醉里乾坤大,输赢都不急。

 作者通过这首打油诗,同样表达出了“做人要淡定”的思想感情,写这些打油诗的作者,大部分都是道家学派的吧?这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生活态度,让人羡慕啊!

 四、人人心中一丘田,各自耕耘不得闲。惟有撒下知足种,收获快乐最值钱。

 这首打油诗以诙谐幽默的口吻告诉世人,要学会知足常乐。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能够忘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少一些机关算计,知足常乐,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自在的生活方式。

 五、人到中年万事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进退得失全看透,名利当作粪土丢。

 到这里,我觉得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些打油诗的作者一定是道家学派的。这首诗又是劝诫人们,要懂得放下。人到中年,要学会急流勇退,看透得失,及时从名利场中抽身而退。

 六、饱谙世事懒开口,看破人情频点头。几人悟透此中妙,无心惹来万千愁。

 因为看过万种事,所以懒得开口,毕竟,懂你的人,你不必多说;不懂你的人,你何必多说。因为看过千种人,所以你说的都是对的,明白的人最终总会明白,执拗的人,任凭他撞破南墙,也不会回头,我又何必多说!

 七、年少荒.唐已不再,如今都成下酒菜。老来无事细细嚼,一个故事一片钙。

 岁月如梭,人人都会老去,年少时不管如何轻狂,到老了也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个故事一片钙”这一句,既让人会心一笑,也体会到一阵阵心酸。

 八、一条大河向东流,滔滔江水惹闲愁。我敬岁月三杯酒,岁月何曾回过头。

 古今多少名篇都是在大江大河边吟诵出来的,滚滚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最容易惹人闲愁。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想想人类是多么可怜!

 九、曾记年少多轻狂,错过几个好姑娘。好想重新谈恋爱,可惜黄花菜已凉。

 想起周星驰的那句台词:“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我爱她!如果要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十、生活哪有那多诗,其实大都只为吃。国人见面第一句,总问吃没知不知?

搞笑自我介绍的顺口溜

打油诗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县官大怒,当即不分青红皂白,判“三句半”调戏民女,发配边疆。临行那天,“三句半”的舅父前来送行,“三句半”悲从中来,即景生情,开口吟道:

充军到边疆,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两人下泪怎么会是三行呢?弄了半天,原来是“三句半”的舅父是个“独眼龙”。

在打油诗中占相当数量的是模仿前人的诗。古代有个贪官,上任时惊天动地,判案时昏天暗地,平时生活花天酒地。有个书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韵打油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糠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糠天天醉春风。

在前后两任官员的截然对比中,把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贪官最绝的大概要数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收编的仿用老杜诗的一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黑夜跳舞好揩油。

把贪官的龌龊心理暴露无遗。

仿写的对象,至今见得最多的当数李白的《静夜思》。一学生在课桌上打油道:

窗外太阳光,照得头发烫。

举头望老师,低头入梦乡。

对老师上课的枯燥乏味作了委婉的批评。一小学生在家里灭蟑螂时突来灵感,不觉吟出:

头上电灯光,地上有蟑螂。

洒上敌敌畏,蟑螂光光。

颇有童真之趣。有讽刺某些会虫的:

迎着太阳光,早上出门忙。

说了番废话,赶往下一场。

也有讽刺某些贪官的:

白天泡酒场,晚上进包厢。

一身肠和胃,交付***。

把会虫与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形神毕肖,呼之欲出。

什么样的诗叫打油诗?经典打油诗合集

诗歌一:自我介绍打油诗

俺村诗人一箩筐

吟起诗来响当当

若问好诗何如来

queeny指导是良方

诗歌二:自我介绍打油诗

南朝有寺四百八

和尚种树不种花

留恋山间有木鱼

写罢文案就出家

诗歌三:自我介绍打油诗

生于钱塘畔,

混迹人群中。

漫漫求学路,

浮世一棵葱。

幡然醒悟时,

一切皆成空。

若能得机遇,

必成峻岭松。

诗歌四:自我介绍打油诗

插队落户到过边疆,

随波逐流又回家乡;

扛过锄头不辨麦韭,

拿过笔杆没啥文章;

生就一副懒模懒样,

不喜应酬不打麻将;

冬天来了晒晒太阳,

夏天到了树底纳凉;

半醒半醉抬眼看去,

人来人往好个戏场。

诗歌五:自我介绍打油诗

小女芳龄十九

家住长江上游

讨厌抽烟喝酒

喜欢打油交友

偶然来此油楼

祝贺油楼永流

诗歌六:自我介绍打油诗

只是凡间一女子

年纪二八多一点

没什么特别才华

工作买卖股票的

爱好上网瞎哈拉

看相貌普普通通

身材不算特别差

希望大家把楼搭

也好互相认识下

诗歌七:自我介绍打油诗

五湖四海他乡客,

相聚缘分不一般。

沧海移兮桑田过,

但愿情义岁岁攀。

英才正是勃发时,

他日必定衣锦还。

贫穷富贵无相忘,

把酒高歌笑泪欢。

时光如沙指缝过,

盼得年年同窗团。

青春无悔逍遥日,

不枉此生走一回!

欲诉良多文采少,

不工整来不押韵。

乱做打油诗一首,

潦记平生二十年。

诗歌八:自我介绍打油诗

普通小女生,多愁也善感。

美白是大业,屡败还屡战。

没事网上逛,但喜欢潜水。

豆的瓣人人我都在,贴吧微博混起来。

梦游网名永不变,其他会有小变化。

拥有一副热心肠,还算一个好姑娘。

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诗?

其实打油诗算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诗体,格式上更加的自由。其实现代人想要写诗的话,可以从打油诗入门,也比较简答,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当然古代也有很多打油诗非常有意思,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像李白、苏轼这些大诗人也都写过打油诗。其实打油诗有很多内容就是记录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件小事,但完全不会让你感到无聊,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的打油诗,看完以后试着自己写写吧。

打油诗,相传由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

清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咏雪》云: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张打油固然算不得诗词大家,但写有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诗打油的,其实不泛名流。

李白《戏杜甫诗》: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司马光《登山》: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苏东坡《喜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这首诗表面上是为孩儿而写,而且其期待明显地有悖于常情,却抒发满腔激愤,讽刺了当时“愚且鲁”的公卿,鞭挞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苏东坡《竹笋焖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不过,善作打油诗的苏东坡,也曾被人戏弄过。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一次为苏东坡逃逗,她反唇相讥,出口成诗。诗云:

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

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

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欧阳修《猜谜》: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注: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

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

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杨万里《早餐》: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注: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就一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唐伯虎《除夕》: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注: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

谁知道几首打油诗

打油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艳丽的鲜花,号称来自唐人张打油,这些文学不求对仗平仄,但求出语俚俗,小巧有趣,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虽然没有大家诗人那样的文学功底,但是也蕴含着老百姓人民的智慧,从这些打油诗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人民的想法,打油诗简单易传颂,所以才然老百姓们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戏杜甫诗》

唐·李白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这首诗呢,打油诗里毕竟著名的,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白这首打油诗也是充满着乐趣的,这首诗幽默风趣,有点调侃杜甫的味道,还有表现了两个人之间相逢的喜悦,两个人之前深厚的感情,相互打趣都不会影响感情。

《竹笋焖肉诗》

宋·苏东坡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东坡肉应该大家都吃过吧,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道名菜呢,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由来,苏轼号东坡居士,他很爱吃一道肉菜,即使仕途不顺,一路坎坷,也怀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开心的享用美食,用现在的话说,苏轼真的是一个乐天派也是一个吃货。

正是因为有了打油诗,所以很多有趣搞笑的事情就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千古,到现在人们还津津乐道,体会那个时候古代人的乐趣与思想,还可以从这些打油诗里面看到历史的变迁与人民老百姓生活的疾苦。

打油诗最有名的一首

打油诗

作者:牛永波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8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县官大怒,当即不分青红皂白,判“三句半”调戏民女,发配边疆。临行那天,“三句半”的舅父前来送行,“三句半”悲从中来,即景生情,开口吟道:

充军到边疆,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两人下泪怎么会是三行呢?弄了半天,原来是“三句半”的舅父是个“独眼龙”。

在打油诗中占相当数量的是模仿前人的诗。古代有个贪官,上任时惊天动地,判案时昏天暗地,平时生活花天酒地。有个书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韵打油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糠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糠天天醉春风。

在前后两任官员的截然对比中,把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贪官最绝的大概要数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收编的仿用老杜诗的一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黑夜跳舞好揩油。

把贪官的龌龊心理暴露无遗。

仿写的对象,至今见得最多的当数李白的《静夜思》。一学生在课桌上打油道:

窗外太阳光,照得头发烫。

举头望老师,低头入梦乡。

对老师上课的枯燥乏味作了委婉的批评。一小学生在家里灭蟑螂时突来灵感,不觉吟出:

头上电灯光,地上有蟑螂。

洒上敌敌畏,蟑螂光光。

颇有童真之趣。有讽刺某些会虫的:

迎着太阳光,早上出门忙。

说了番废话,赶往下一场。

也有讽刺某些贪官的:

白天泡酒场,晚上进包厢。

一身肠和胃,交付***。

把会虫与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形神毕肖,呼之欲出。

打油诗最有名的一首是《咏雪》。

《咏雪》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译文:

大雪把整个江面染成了一片白色,屋前的那口井成了一个黑窟窿。

在雪中追逐的黄狗和白狗,黄狗身上染成一片雪白,而那只白狗身上堆起了雪,似乎变得肿了起来。

创作背景: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鹅毛大雪,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和张打油同村的老百姓见如此好雪,十分高兴,他们纷纷来到张打油家中,要他以“咏雪”为题作诗。张打油见左邻右舍冒雪而来,心中非常高兴。他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和奇异的雪景,取来纸砚笔墨,凝神沉思起来。这时,村上的一只黄狗和一只白狗追逐而来。他见景生情,挥毫写成这一首诗。

虽明白如话,且杂以村言俚语,却因视角独特,幽默传神,机巧有趣,而被人们推崇,这类诗体遂被后人称为"打油诗"。这首别有情趣的咏雪诗,可谓开了打油诗的先河。 打油诗拙中见巧,俗中藏雅,那亦庄亦谐的语言,机趣横生的意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往往令人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