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口诀 成语口诀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_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啊

tamoadmin 2024-10-11 人已围观

简介1.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解释2.成语典故_沐猴而冠的意思是什么?成语沐猴而冠的典故3.沐猴而冠的意思4.沐猴而冠什么意思?5.沐猴而冠的故事沐猴而冠 [ mù hóu ér guàn ] 释义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 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近义词衣冠禽兽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解释

1.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解释

2.成语典故_沐猴而冠的意思是什么?成语沐猴而冠的典故

3.沐猴而冠的意思

4.沐猴而冠什么意思?

5.沐猴而冠的故事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_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啊

沐猴而冠 [ mù hóu ér guàn ]

释义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近义词

衣冠禽兽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解释

沐猴而冠的意思是: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词语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

词语注音:ㄇㄨ_ ㄏㄡ_ ㄦ_ ㄍㄨㄢ_。

词语解释: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词语出处:出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原意为韩生讥讽项羽。《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亦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成语解释:

沐猴而冠: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近义词衣冠禽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寓意:

项羽虽然能征善战、霸气十足,但他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刘邦虽出身贫寒,用兵打仗的本领也不及项羽,但后来项羽身边的很多能人志士都跳槽到了刘邦门下。项羽流失大量人才,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那种能倾听来自四面八方声音,且能斟酌损益,采纳良言的人。那种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终成不了大气候。

成语典故_沐猴而冠的意思是什么?成语沐猴而冠的典故

沐猴而冠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

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含贬义。

造句:

小明最近行为反常,我们都觉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

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选择职业的时候千万不能选择沐猴而冠的坏职业。

到底谁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他是沐猴而冠,要好好地坐在这?听一个小时的演讲,根本是不可能的。

那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弄虚作假的意思,用沐猴而冠不是异常好。个人看法。大开方便之门就是行方便的意思。

不顾别人感受的行为就是沐猴而冠,无耻的行为。

沐猴而冠的意思

注音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详细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这里直接将“沐猴”解释为“猕猴”,并没有阐述原因。

 成语示例

 近义词

 衣冠禽兽、道貌岸然、沐猴衣冠

 反义词

 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指人面兽心的人。

 词目示例

 《晋书·张载传》:“丰私家之积,此——尔,尚焉足道哉!”

 语见《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

 《汉·班固·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第十五》:“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

 '沐猴而冠'耳。”

 相关人物

 刘邦,项羽,伍被,刘安

 相关故事

 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 ( ) 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秦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

 亦作“沐猴冠冕”。《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亦作“沐猴衣冠”。《明·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亦作“沐猴而冠”。《明·沉采·千金记·第十三出》:“项王乃是'沐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

 亦作“衣冠沐猴”。《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归山袖。”

 沐猴:猕猴。

 “沐猴而冠”。原指猕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着带。后讥人徒具仪表,而无内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无人性。或言人暴躁轻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语。

 成语典故

 1、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集解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集解张晏曰:“沐猴,猕猴也。”○索隐言猕猴不任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躁暴。果然,言果如人言也。项王闻之,烹说者。◇集解楚汉春秋、杨子法言云说者是蔡生,汉书云是韩生。

 秦末,刘邦、项羽等起兵反秦。刘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市东渭城故城),接着项羽也赶到了。原先各路将领曾互相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项羽因此很不乐意。他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项羽还搜括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

 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

 那人听了这句话,觉得项羽要作为一位英雄,实在不够,心里不免对他鄙视。于是在背后对人说:“人家说楚国人(指项羽)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果然不错!”不料给项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来,投入鼎镬煮。结果,由于项羽的自傲自骄,再加上战略失误,最终走上穷途末路,被刘邦打败。

 2、《汉书·伍被传》也有此语:伍被曾在淮南王刘安手下做“淮南中郎”的官,刘安谋反,伍被多次谏劝,刘安不听,以轻蔑的口吻对伍被说:“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沐猴而冠什么意思?

沐猴而冠[m? h?u r gun]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衣冠禽兽

沐猴而冠造句:

1、现在大多数的官员都是沐猴而冠,狼子野心。

 2、选择职业的时候千万不能选择沐猴而冠的坏职业。

 3、到底谁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4、小明最近行为反常,我们都觉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5、不顾别人感受的行为就是沐猴而冠,无耻的行为。

 6、如果你已经沐猴而冠瞭,只要你能回头也是好的。

 7、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弄虚作假的意思,用沐猴而冠不是特别好。个人看法。大开方便之门就是行方便的意思。

 8、他那副德性哪像个***?毛毛躁躁、坐立不安,活像沐猴而冠。

 9、他是沐猴而冠,要好好地坐在这里听一个小时的演讲,根本是不可能的。

 10、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11、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长大後千万不能做一个沐猴而冠的坏人。

沐猴而冠的故事

词目

沐猴而冠

发音

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近义词

衣冠禽兽

引用

《昭明文选》卷十 ...中可都。项王见秦皆已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说者曰:人言楚人 沐猴而冠 耳,果然。张晏曰:沐猴,猕猴也。汉书曰:羽屠咸阳,烧其... 《全梁文》卷十一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 沐猴而冠 ,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 《全晋文》卷八十五 ...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 沐猴而冠 耳,尚焉足道哉。!(《晋书·张载传》。又略见《艺文类聚... 《前汉演义》第二十回 宴鸿门张樊保驾 焚秦宫关陕成墟 ...我已决计东归哩!”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里谚有言,楚人 沐猴而冠 ,今日果然相验,才知此言不虚了。”那知为了这语,竟有人... 《法言义疏》十四 重黎卷第十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 沐猴而冠 耳,果然。’项王闻之(三),烹说者。”集解云:“骃案:...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七十一 ...少四皓之宾;公宴虽多,言谭止七子之客。但奸心未露,伪迹斯穷。 沐猴而冠 ,轻薄之材不久;祝虎为善,爪牙之毒会施。故无道於大渐之... 《全唐文》第06部 卷五百三十五 ...友,夫如是,虽冠带俨然,事虚美於寰宇下,具年足之一气尔,乌异 沐猴而冠 者耶?德行可置乎哉?    ◇ 汉受降... 《全唐文》第09部 卷八百二十 ...益。封公封王,用?用璧。邃宇崇馆,朱殷粉白。然识者视之,何异 沐猴而冠 ,牵牛负轭者耶?其次则有非方非岳,亦怪亦神。昆仑则树珠... 《汉代宫廷》第七回 ...决计东归,毋庸申说!”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谚云,楚人 沐猴而冠 ,今日果然有验,始知此话不虚。”不料有人将此语报知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 沐猴而冠 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 《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 ...,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 沐猴而冠 ,果然”羽闻之。斩韩生。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 ...也”王曰“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 沐猴而冠 耳”被曰“独先刺大将军,乃可举事”王复问被曰“公... 《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 沐猴而冠 耳,尚焉足道哉。载又为《濛汜赋》,司隶校尉傅玄见...

沐猴而冠的故事3篇

沐猴而冠的故事1

  沐猴而冠的意思

 沐猴:梳洗干净了的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而冠的故事

 秦末,刘邦、项羽等起兵反秦。刘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市东渭城故城),接着项羽也赶到了。原先各路将领曾互相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项羽因此很不乐意。他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项羽还搜括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

 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

 那人听了这句话,觉得项羽要作为一位英雄,实在不够,心里不免对他鄙视。于是在背后对人说:“人家说楚国人(指项羽)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果然不错!”不料给项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来,投入鼎镬煮。结果,由于项羽的自傲自骄,再加上战略失误,最终走上穷途末路,被刘邦打败。

沐猴而冠的故事2

  沐猴而冠的故事

 秦朝末期,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天下大乱。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便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有很多得力助手。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然而,项羽比较刚愎自用,爱独断专行,不喜欢听别人的逆耳忠言。

 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巧妙安排进攻路线,受到的军事阻力较小,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灭了秦朝。但是,刘邦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队撤出了咸阳,等待日后有了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行军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怒气。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大火烧了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部下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听完后有点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没有一点都城的样子!于是,更加怀念起故乡来,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此言不虚哇!孰料,这些话很快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火冒三丈的项羽立即派遣手下人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了。

 后来,人们将那句讽刺项羽的话简化为沐猴而冠。

 《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的意思 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活学活用刘备之子刘阿斗后来虽贵为九五之尊,但却是沐猴而冠!

 妙语点拨项羽虽然能征善战、霸气十足,但他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刘邦虽出身贫寒,用兵打仗的本领也不及项羽,但后来项羽身边的'很多能人志士都跳槽到了刘邦门下。项羽为什么流失大量人才,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结局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其实是项羽自己一手造成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那种能倾听来自四面八方声音,且能斟酌损益,采纳良言的人。那种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家伙最终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

 近义虚有其表、沐猴衣冠、华而不实

 反义名符其实

沐猴而冠的故事3

 秦末,刘邦、项羽等起兵反秦。刘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市东渭城故城),接着项羽也赶到了。原先各路将领曾互相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项羽因此很不乐意。他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项羽还搜括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

 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

 那人听了这句话,觉得项羽要作为一位英雄,实在不够,心里不免对他鄙视。于是在背后对人说:“人家说楚国人(指项羽)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果然不错!”不料给项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来,投入鼎镬(像大锅一样,古代煮饭的器皿,也用来实施烹煮人的酷刑)煮。结果,由于项羽的自傲自骄,再加上战略失误,最终走上穷途末路,被刘邦打败。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