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马革裹尸的意思_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的意思

tamoadmin 2024-10-20 人已围观

简介1.马革裹尸什么意思2.马革裹尸的意思及出处3.马革裹尸的意思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体现的一种人生价值取向,能为后人传颂。古代社会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其中“忠孝”一直是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其中“忠”显得尤其高尚。“忠”就

1.马革裹尸什么意思

2.马革裹尸的意思及出处

3.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的意思_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革裹尸”体现的一种人生价值取向,能为后人传颂。古代社会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其中“忠孝”一直是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其中“忠”显得尤其高尚。“忠”就是效忠国家,效忠朝廷。所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而在战场是为效忠国家最激烈,最显著的地方。战场上存活下来,表面上看来还不能表现尽忠。而战,则是无可争议的尽忠!所以一些爱国将领以此为最高荣誉。

典 故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 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窘,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 男儿。男儿应该战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儿女的身边呢?”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 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 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 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在军中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出处《东观汉记·马授传》

马革裹尸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

[成语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典故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译文:男子汉就是要战沙场,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安葬。

[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战

[反义词]临阵脱逃

[常用程度]生僻

[感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赴汤蹈火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敢赴汤蹈火,同同生。

[近义词]出生入

[反义词]贪生怕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马革裹尸的意思及出处

成语: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1]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

近义词:马革尸还、赴汤蹈火、决一战、背水一战、战沙场、 捐躯疆场.

反义词:临阵脱逃

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近义词及释义:

马革盛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粉身碎骨:指亡(有强调的意味):为革命~也心甘。敌人胆敢来进攻,定叫他~。

以泽量尸: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人之多。

决一战:不怕牺牲,对敌人作你我活的战斗:誓与敌人~。

肝脑涂地:形容惨。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赴汤蹈火:出自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

反义词及释义:

临阵脱逃: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出自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马革裹尸造句:

1、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2、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3、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

4、雄武之士,当战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5、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不是锋芒毕露的他凭借着一腔热血毅然抛弃了一切去追随自己的信仰,宁肯马革裹尸也不愿回头。

6、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7、在民族生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8、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9、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

10、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11、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12、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革裹尸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马革盛尸?战沙场?粉身碎骨?以泽量尸

反义词:临阵脱逃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分析:

一、马革盛尸 [ mǎ gé shèng shī ]?

1.?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2.?出自: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二、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1.?解释:身体粉碎而。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2.?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3.?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 ◎杨朔《东风第一枝》

三、以泽量尸 [ yǐ zé liáng shī ]?

1.?解释: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人之多。

2.?出自: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四、决一战 [ jué yī sǐ zhàn ]?

1.?解释:决:决定;:拼。对敌人拼决战。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战。”

3.?示例: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耶? ◎《清史稿·文宗本纪》

五、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1.?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2.?出自: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3.?示例: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